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

開放近用資訊 2008/05/13 第八章 眾志成城

●免費是一切事情的起點。

●數位落差─digital divide

●20世紀之網路等於19世紀之圖書館

●19世紀
→知識對社會和文化之轉型,很有影響力,可鼓舞又無可抵禦→所以科技新知就造成難以置信的轉變。
→對知識的渴求,好比將百科全書綁於倫敦市中心廣場,供大眾使用。

●開放近用是民主演進的基礎。

●網際網路胚暨美國生命計劃(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)→由病患自行理解健康良測之「新照顧方式」→共同做決定(Shared decision making)

●網際網路之資料庫使病患來訪效率降低,但病患帶來的資料對醫生有幫助,而醫生並非依賴病患提供的資料,醫生本身早已規律使用網路來做研究。

●健康資訊處方─health information prescription

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

開放近用資訊 2008/05/06 第七章 最新發展 Part 2

● MIT OpenCourse Ware→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計劃


● OOPS ─ 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


● WHO ─ HINARI計劃 ─ 「缺乏資訊者是無法做科學研究的」


● 在非洲,出版期刊之困難在於當地沒有出版社可以出版學術期刊

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

開放近用資訊 2008/04/29 第七章 最新發展

● 數位時代,開發中國家的困難。

● 學術期刊是提供師生們緊隨彼等專業潮流的媒介。

● 開發中國家之大學因期刊訂費高、管理訂閱也很困難,所以面臨許多考驗。

● 不到10%的印度圖書館可收到最頂尖的期刊。

● 達區→平等的全球資訊秩序→合「任憑取閱」之目標。

● 世界銀行(world bank, 一個組織):「為縮小與更先進國家在知識上之鴻溝,而特別加強教育和科技推展之成果。」

● 教育可帶動人力資源,促發經濟成長→使產值提升。

● 教育上的不公平,更加擴大了社會的不平等。

● 肯亞大學圖書館:西元2003年前將每個系列收藏縮減成每系列僅有一種重點期刊!

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

古騰堡印本

●494100480 李心榆 圖資三 開放近用資訊 吳越春秋 趙曄(東漢) 印本書目資料 電子檔網址 江蘇省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 古騰堡文本編號 25131 (http://www.gutenberg.org/2/5/1/3/25131)

●495100480 Hsin-yu Lee, Open Access Information , wu yue chun ciou, jhao ye( Eastern Han Dynasty), Jiangsu province:Jiang su gu ji

書名頁

版權頁



內文第一頁

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

開放近用資訊 2008/04/08 第六章 合作產業

● JSTOR-非營利性機構
1. 建立及維護一值得信賴的重要學術期刊之檔案庫
2. 提供廣泛的期刊內容
3. 現有資料必須與最近出版期刊保持1~5年的時間差距

● 移動壁障(moving wall)

● 過剩能耐(surplus capacity)

● 取閱管制(access control)

● 高網出版部
1. 史丹佛大學圖書館經營(史丹佛亦建置一開放資源系統,提供各圖書館將各期刊之電子版編檔)
2. 提供全世界最大規模「任憑取閱」文庫之一

● 各高中前導計畫→執行期間樹立了極佳的任憑取閱的例子

● D式空間聯盟(DSpace Federation)
1. 麻省理工學院聯合所有使用DSpace軟體之各大學圖書館和其他機構所成立者
2. 修列特、麥稜兩個基金會支助下所開發出來的

● 決定「數位式學術資源永續性」的三要素
1. 條理清晰的讀者定義與使用者需求
2. 敏銳的、有理性的「尺度觀」
3. 架構良好之組織以「妥善經營是項跨歷史的資源」

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

開放近用資訊 2008/04/01 第五章 經濟議題

● 期刊上網之成本

● 葛拉司,1993《教育政策分析文庫》→數位版,需經同行審稿

● arXiv.org電子版文庫:
作者自行入檔、無須審稿or編輯

● BioMed Central:
高風險合夥公司、上網方式出刊「任憑取閱」的期刊

● 卑詩大學「公共智財計畫」

● 1. 任憑取閱→牽涉研究文獻,有之就可免費上網閱讀
2. 資源開放→僅用於任何人可使用、變更、傳遞之軟體代碼

● Linux開發有功者原創中心動機:
1. 生涯考量
2. 自我酬賞

● 開放期刊系統(Open Journal System, OJS)

● 期刊發行之目的:拓展知識交流

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

開放近用資訊 2008/03/25 第四章 各協會

● 北美各協會發行之期刊:
1. 提供會員一聚焦園地
2. 發表彼等工作成果
3. 確立其於專業領域之領銜角色

● 協會發行期刊→有盈餘的經費→支援學會(society)其他活動。

● 協會面臨期刊發行之一連串挑戰:
1. “墨體印刷”至“電子版”的大轉變
2. 讀者研讀文獻方式的改變→自索引選取要閱讀的文章,而非訂購期刊後隨意翻閱內文。

● 綁約訂閱(bundled):
讀者訂閱某一期刊,而另一期刊必須同時訂閱;出版商所賣出的價格可能會較便宜,賺的較少但可提高銷售紀錄。

● 影響指數(impact factor)

● “延遲性”任憑取閱(delayed open access):
文章初刊後六個月到一年才可任憑取閱,非即時的任憑取閱。

● 「共同擁有」之困境:
部分產業之共有者將決定權丟給他人,要求他人負起責任,事情演變非如臆想→共有產業之價值快速貶低→傷害「任憑取閱」的發展。

● 資料私有化

● 馬訶樂(Fritz Machlup):
『假設任何活動之成果可推展至能俾益大眾之公共財(public good),而其運作成本大部分來自公基金,譬如實收稅額或是潛在稅款;就活動之經濟性而言,是可以傳承下去的。』